当前位置: 首页>>机关党建>>党史学习教育>>要闻要论>>正文
《学习时报》刊发市委书记王安德署名文章
2021-05-10 14:49  

2021年5月7日

《学习时报》刊发

临沂市委书记王安德同志署名文章

《感悟沂蒙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

感悟沂蒙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

王安德

临沂素称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恰逢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更应该感悟沂蒙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沂蒙党史是一部永听党话、永跟党走的忠诚史,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践行“两个维护”。沂蒙是全国党的活动开展比较早的地区之一,1927年4月成立了沂蒙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沂水支部。当时党组织的力量还不强大,但广大党员依然义无反顾干革命,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沂蒙早期党员刘晓浦、刘一梦叔侄是大地主“燕翼堂”的后代,所在家族是鲁南一带闻名的大户,有良田5800亩、山林千亩。1929年二人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们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后来,家人变卖13顷良田设法营救,但刘晓浦告诉家人,“我只有自首才能出狱,那是永远办不到的”。1931年4月叔侄二人在济南就义,刘晓浦28岁、刘一梦26岁。像这样的例子,在沂蒙大地上举不胜举。沂蒙党员如此,沂蒙群众也是如此。解放战争时期,鲁南区遭到国民党“还乡团”的反攻倒算,90%的村庄被洗劫,14万干部、群众被杀害,即便这样也没有动摇人民群众跟党走的决心意志。诞生在烽火沂蒙的歌曲《跟着共产党走》,歌词写道,“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这就是沂蒙人民“永远跟党干革命,砍下脑袋也不叛党”的真实写照。

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政治要求。新时代最根本政治任务就是做到“两个维护”。工作中,要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认同,从内心深处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增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两个维护”的工作成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体现到谋划工作、制定政策、部署任务的具体实践中,落实到做好各自本职工作的实效上,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沂蒙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沂蒙党史是一部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为民史,新时代我们更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沂蒙精神产生的背景是党爱民、军爱民,党首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然后才有了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无私奉献,才有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样感天动地的革命事迹。在军事上,为了保护群众“甘以我血换民生”。1941年11月,八路军115师留田突围后,已经跳出了日寇“扫荡”的包围圈,但部队首长研究认为,不能置中心区老百姓于不顾,决定率军返回开展反“扫荡”斗争。在经济上,打土豪、分田地,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满足了老百姓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947年到1949年,沂蒙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华东局号召“不荒掉一亩地、不饿死一口人”,挤出救济粮4500万公斤,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政治上,颁布《人权保障条例》,实行“豆选”,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1941年前后山东根据地有统计的71个县政府中,民选县长占94%、乡长占70%,真正让群众扬眉吐气、挺直腰杆做人。在文化上,举办各种形式的冬学、夜校、庄户学、识字班,前一小时教村民学认字,后一小时讲抗战的道理。通过这些,沂蒙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八路军是自己的队伍,更加坚定地和我们党站在一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赢得人民信任、得到群众支持,我们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就能无往而不胜,这是被沂蒙老区革命实践检验了的。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期待什么、想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工作中,我们将着力抓好信访化解,把信访作为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开展领导干部“结案连心”,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着力抓好民生实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民生难题“大排查”、服务群众“大提升”,排查梳理问题,逐一研究解决,确保办一件成一件;着力抓好营商环境,以群众、企业满意为目标,定期开展测评,倒逼效能提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沂蒙党史是一部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斗争史,新时代我们更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回顾沂蒙党史,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沂蒙人民都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跟日本侵略者、跟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先后发生大小战斗4000多场,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有120万人拥军支前、21.4万人参军参战、10.5万名烈士血洒疆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跟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跟落后的生产条件斗争,战天斗地、整山治水。为解决沂河、沭河水患,我们党带领人民兴修水库、导沭整沂。1949年至1953年先后组织6个专区37个县的干部、技术人员4500余人,调动民工114万人,进行了10期导沭、3期整沂工程,把沂蒙大地变成了北国江南。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沂蒙人民又在多个领域开展艰苦奋斗,比如从舟车不通的四塞之崮到物流天下的市场名城。我们坚持“要想富、先修路”,国道、省道、高速、铁路、高铁梯次推进,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万公里、高速687公里,2019年鲁南高铁开通,圆了老区人民的高铁梦。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类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斗争不会少,而且会越来越复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保持政治敏锐性,善于用政治眼光看问题,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科学预判潜在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保持斗争紧迫性,凡事提前考虑,把该做的做在前面、做细致、做扎实,最大限度减少问题发生;保持方式灵活性,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在斗争中谋求共赢。

沂蒙党史是一部无怨无悔、感天动地的奉献史,新时代我们更要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讲奉献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底色,我们党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写进入党誓词。具体到沂蒙也是如此,沂蒙人民铁心向党、不求回报,当时的沂蒙户户忙支前、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比如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宁愿饿死自己的亲骨肉也要抚育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无数沂蒙群众用人间大爱书写了革命老区的奉献精神。沂蒙人民倾其所有、破家支前,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解放战争胜利的12年间,沂蒙人民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磨面近1.2亿斤,救护伤员5.9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仅孟良崮战役期间,随军民兵、民工就达90万人。沂蒙人民顾全大局、支援国家,从1959年开始我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勒紧裤腰带,累计向国家上缴粮食超过12亿公斤,比正常年份缴得还多,“最好的粮食缴公粮”成为沂蒙人民的普遍共识,用大义诠释了沂蒙人民的无私奉献。

奉献的实质,是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当党和人民需要时,能够义无反顾、舍小家顾大家,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当前,临沂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弘扬优良传统,围绕中心大局作贡献,主动站位大局、围绕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把该担的担子担起来、该负的责任负起来;立足岗位职责作贡献,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各自岗位上施展才华、干事创业、当好表率;坚持求真务实作贡献,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工作,以无数小我的奉献、以扎扎实实的成效,不断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沂蒙党史是一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担当史,新时代我们更要倡树“六个敢于”的工作作风。在沂蒙大地上,有不怕牺牲的革命担当。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青山突围战中,我抗大一分校及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师部、省级各群团组织等近6000人误入“包围圈”,绝大部分是非战斗人员,在千钧一发之际,最有战斗力、最容易撤退的几百名抗大学员,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担当、选择了掩护、选择了牺牲,用自己的“死”换来他人的“生”。有带民致富的使命担当。兰陵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带领群众将一个村集体负债380多万元、上任之初就收到126张法院传票的“脏乱差穷”的落后村,发展成集体经济强、村民生活富的先进村,并发挥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作用,带动其他村走上致富路,被授予“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把价值600万元的企业无偿捐给村集体的王廷江、带领群众致富的九间棚村党支部书记刘嘉坤等等,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的为民担当。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担当。2016年以来,我市先后选派8275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5.7万名帮扶干部开展结对帮扶。经过5年努力,全市1275个贫困村顺利摘帽,村集体收入翻了一番还多,45.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增长186%,绝对贫困彻底成为历史。

初心激励担当、使命呼唤担当。作为受沂蒙精神滋养的老区干部,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想担当”的劲头,强化“敢担当”的勇气,增强“能担当”的本领,努力做到“六个敢于”:即敢于牵头善于配合,树牢系统观念、统筹理念,凝聚形成工作合力;敢于新官理旧账,想方设法解决好发展遗留问题;敢于触碰敏感问题,把握方式方法,依法依规处置难点、堵点、热点;敢于为事业得罪人,较真碰硬、真督实导,不达目的不罢休;敢于在别人的议论甚至非议中开展工作,用工作成效赢得理解、支持和尊重;敢于抓班子带队伍,营造想干会干干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沂蒙党史是一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史,新时代我们更要做奋发进取的拓荒牛。新中国成立之初,临沂生产总值仅1.7亿元、财政收入仅2362万元、粮食总产量仅115.7万吨、工业产值不足1000万元。2020年分别达到4805亿元、349亿元、416万吨、4943亿元,实现了几何级增长。这得益于党的领导,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沂蒙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探索。比如农业领域,曾有茶叶专家称“山东的南茶北引没有成功的希望”。上世纪70年代沂蒙人民打破传统思维,实施“南茶北引”,开创了沂蒙种植茶叶的先河,将我国茶树分布的最北线成功进行北移,使茶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行业。比如,新中国成立时临沂只有10多处手工作坊,改革开放前也仅有大中型企业11家。国家宣布解禁工商业后,沂蒙人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目前全市市场主体超过100万家,创造了全市70%以上的投资、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税收。再如商贸物流,从1979年前后出现地摊经济开始,历经“大棚底”“专业批发市场”“现代商贸物流城”“国际化商城”,现在到了电商时代,“南有义乌、北有临沂”响彻大江南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持续推进理念思路创新,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努力求新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持续推进方式方法创新,遇到矛盾和问题,善于打破条条框框,找到解决办法;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主动作为,搞服务、搭平台、出政策、抓引导,做到企业需要时“无处不在”、不需要时“无声无息”,市场放开放活,调配资源、激发动力、抢占份额、做大做强,让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各就其位、相互补位、共同发力。

沂蒙党史是一部同心同德、协作配合的团结史,新时代我们更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翻看党史,我们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都是团结一致、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必要时以牺牲小我来保全大局。发生在沂蒙的孟良崮战役就很有代表性。国民党74师企图中心开花、实施反包围,妄图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主力,然而国民党增援部队各打各的算盘,要么行动迟缓,要么被我军阻截;我军各主力部队相互配合,围点的围点、打援的打援,地方武装、民兵在敌后袭扰、牵制、打击敌人,整个战役期间几十万民工前运粮弹、后送伤员,为孟良崮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是“三把刺刀”造型,代表着华东野战军、地方部队和民兵部队,中间底座代表着广大群众,象征着军民团结一心。

实践证明,团结才有力量。无论情况有多复杂、任务有多繁重、矛盾有多棘手,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要坚持公心处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胸怀坦荡、以诚相待,真正形成团结和谐的干事环境;坚持团结共事,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既讲原则、讲规矩,又讲大局、讲团结,以和共事、以和谋事、以和成事;坚持合力干事,凡事以大局为重、事业为重,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形成步调一致、协调联动的强大合力。

沂蒙党史是一部严于律己、永葆本色的廉政史,新时代我们更要营造风清气正心齐的良好政治生态。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很重要的就是不搞特殊、严于律己、永葆本色。1939年5月,著名学者梁漱溟到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驻地东里店考察乡村建设,他记述了当时招待的情景:“我赶到东里店的一天,大小官员聚会一处,雍容雅谈,晚七时欢宴,酒菜奢侈,竟有从青岛运来的啤酒汽水”。6月,他到了沂水县虎岩庄八路军某部,随部队在村外山沟里休息吃饭,饭是红薯加豆粟煮的粥,没有菜。他感慨良多,从国民党的奢侈享受与共产党的艰苦朴素中,看到了两党的本质区别。之后,中共山东省委又相继出台了《关于严禁贿赂的决定》《山东省惩治贪污公粮暂行条例》等文件,通过严格纪律、惩治腐败,进一步纯洁了组织,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历史证明,我们党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绷紧党风廉政建设这根弦,克服与己无关、麻痹侥幸、盲目攀比等错误思想,管好自己、管住家人,抓好班子、管好队伍,坚决守住底线,保持政治本色,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