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560037521/dsjj/2023-0000016 公开目录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机构 临沂市大数据局 发布日期 2022-11-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  题 对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597号提案《关于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597号提案《关于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冯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席卷全球,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成为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变革升级的强大新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是各国增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而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极大地加速了这一进程,各国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实施系列政策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加紧布局并实现弯道超车,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基本路径,抢占数字经济国际竞争高地。2021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2021 年底,国务院印发《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中央各部委发布的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十四五”规划中,53%的规划将数字化转型列为重大任务或重点工程,从数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攻关、数字产业布局等方面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地方层面,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十四五”规划中,85%的省区市主管部门将产业数字化转型列为重点任务,11个省区市设置专栏部署专项实施规划。2022年,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重点均含企业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模式。

一、我市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现状

我市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临沂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临沂市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方案》《数字临沂2020建设实施方案》《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等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性文件,数字经济发展成效初显。《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中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以临沂主城区为核心区、以数字经济园区为载体、带动九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各行业数字技术普及应用的发展格局,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加快数字产业化。大力开展数字经济园区建设,龙湖软件园等4家园区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两年来评选公布市级数字经济园区20余家;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平台,“学测星”智慧课堂等6个平台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平台(试点),中瑞电子电子元器件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平台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临矿集团企业数字化平台、阿帕网络物流大数据分析平台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发挥高端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整体已处于培育期稳定发展阶段,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研发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积极实现了天河数字城市、产业赋能、智慧医疗等领域推动创新研发机构及人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推进产业数字化。开发临沂商城指数平台,“直播电商”等新型业态蓬勃发展;深化机械制造、板材加工等工业大数据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工业企业上云200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家,鲁南制药等十余家企业成为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完成兰陵县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项目。

二、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

1.缺乏系统性战略规划的意识。大部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认识不够充分,或是安于企业现状,不愿开展数字化转型,或是因转型效益不明确而“不敢转”,或是多个信息系统功能重复建设且互不兼容,导致数据无法共享。

2.缺乏数字化研发设计的能力。多数传统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薄弱,仅作为生产制造配套方参与产业链活动。而微笑曲线理论认为相较于两端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环节,生产制造环节门槛较低、竞争激烈、利润较薄。

3.缺乏复合型数字技能人才。我市信息化行业薪资水平和人才配套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集聚水平相对较低,新兴信息技术人才、精通数字化与生产制造的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短缺,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不住。

三、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在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上任刚书记多次提到“数字赋能”,我市将深入实施“数字赋能”行动,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四化”,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针对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基础薄弱、要素资源保障水平不强等,需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洞察全球产业发展态势,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体制优势,从政策实施、公共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突出行业引领。根据我市传统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等实际发展情况,选择细分领域作为突破点,进行数字化改造与升级,并充分依托信息化平台,发挥产业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2.强化龙头带动。围绕龙头企业的技术短板和补链环节,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集聚,推动企业快速补齐短板,围绕优势环节整合资源占领价值链高端环节,促进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发挥保链稳链作用,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产业链。

3.推动开放数据。推动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立统一市场,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数据共享,释放新要素的原生动力,通过有效的政策释放数据的红利,把庞大的内需市场的优势转化为大数据的优势。改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的可获得性,提供安全、高性能、可持续的数据资源,通过开源开放来促进数据增值。

4.推进合作共生。推进以天河淮海分中心为代表的平台组织创新,鼓励各方合作建立创新的平台,加快产业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化服务商,通过其对提供支持,经过各方协同努力,构建基于数字经济的产业生态共生组织,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和数字技术跨界融合形成新业态新模式。

5.鼓励自主研发。支持企业确立数字化赋能业务的目标,制定路线图,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用数据来辅助优化决策,已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机械管理和智能决策,打造传统产业数字化新生态。支持中小企业专注与核心业务,保持续较高投入和新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发,鼓励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深耕国内国际市场。

6.强化人才机制。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扩大数字化人才培养规模,鼓励本地高校及职业院校设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培养和引进相结合,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规模庞大的,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队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