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莒南县聚焦水库现代化管理,以数字技术为纽带,统筹感知体系、制度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通过整合数据、创新管护模式、深化科技应用,构建起全域感知、权责清晰、智能高效的矩阵式管理新范式,推动治水从经验驱动向数字孪生引领跨越。
一、夯实全域数字感知底座,搭建精准水利监测体系
一是整合多元数据,实现全域状态一屏总览。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气象雷达等数据,强化水库注册登记与信息化平台整合,对接省市雨水情和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实时汇聚水位、坝体位移等核心指标,替代传统“人工巡检”模式,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一屏总览”全域水库实时状态,打破数据壁垒,提升监管效率。二是升级监测维度,精准捕捉全域细节变化。依托“天空地水工”立体化监测体系,从单库本体监测拓展至流域全域动态感知,精准捕捉坝体微小位移、隐蔽区域渗流等细节。借助三级数据资源实现187座水库监测设施全天候精细监测,全面掌握水库及流域水情变化。三是规范数据管理,支撑深度分析应用。建立覆盖建设、调度、养护的全生命周期数字档案,对监测数据标准化处理,形成可对比、可追溯的数据库,解决“数据零散、难以复用”问题,为水库长期运行规律分析、隐患排查提供坚实数据支撑,提升数据复用价值。
二、筑牢水利管护保障体系,强化权责协同管理机制
一是构建分级联动责任体系。以矩阵式管理架构明确水利部门、乡镇及管护单位联动机制,替代“多头对接、流程繁琐”模式,构建“县级统筹、乡镇落实、专管负责”的分级管理体系。逐库落实首长负责制与防汛“三个责任人”,形成严密的责任网络。二是强化监管闭环提升效能。联合执法部门强化水事监管,平台全程记录“需求-执行-反馈”全流程信息实现管理可追溯。常态化整治水库“四乱”问题,闭环处理问题图斑,通过数据沉淀持续优化协同效率与生态管护水平。三是完善长效管护保障机制。建立小型水库巡库员管护机制,深化区域集中管护、政府购买服务等创新模式。将维修养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障省市县三级经费足额到位,为水库常态化管护、安全鉴定等工作提供稳定资金支撑。
三、强化科技防汛防御能力,提升水库应急处置效能
一是构建精准预警响应体系。构建气象雷达、水文站点、雨量监测“三道防线”,确保187座水库水情数据实时接入县级平台。依托大数据与算法构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闭环体系,水位超警等风险自动触发预警,信息直达责任主体并关联历史险情,大幅缩短响应时间。二是深化数字孪生推演应用。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洪水演进模型,结合气象数据提前模拟洪水演进、干旱期供水缺口等趋势。正向精准计算洪峰、淹没范围等参数,反向优化调度方案,改变“依赖经验、被动应对”局面,为科学决策提供“数字沙盘”支撑。三是强化实战能力动态提升。在陡山等水库建成渗压、位移监测网,数据实时评估大坝安全状态。推广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每年更新调度预案并开展防汛实战演练,覆盖险情处置全链条,推动水库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主动预判”转变,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