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助残“一件事”服务效能,解决残疾人办理多项业务时多跑腿、跑多次的问题,平邑县残联聚焦改革要求,从残疾人视角出发,推动残疾人服务“五减”(即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实现残疾人服务事项“一站办”“高效办”“上门办”。
一、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建立部门联办机制,成立由县残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联办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各联办单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工作专班,出台《平邑县深入推进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工作方案》,编制《平邑县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办事指南》《平邑县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材料清单》和惠残政策宣传手册等材料,明确“一件事”工作目标,任务措施,职责分工和工作步骤。
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积极探索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一站受理模式,在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县心理康复医院增设残疾人“一件事”综合服务窗口。优化残疾人证申请、受理、评定、公示、审核、发证和其他10个服务事项的办理环节,整合残疾人证申请、评定、办结3个环节,采取县政府网站集中公示的后置简化程序,实现残疾人证办理“立等可取”。
三、拓宽服务渠道,“线上+线下”结合办理
积极组织开展全县残联系统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业务培训,明确服务场地、申办材料、服务标准和服务口径等相关内容,积极倡导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工作模式,着力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在县残联办证服务大厅、县政务服务大厅、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残疾评定机构等场所,设立19处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窗口,打造环境无障碍,设置便于残疾人服务的“爱心驿站”,配备轮椅、手杖等便民设备。安排专职人员,为群众提供残疾人政策宣传、申请受理和进度查询等服务。
四、提供帮办代办,提升服务质量
充分发挥村(社区)党员、网格员、村残协专职委员和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作用,为辖区残疾人提供陪同办、代理办、上门办服务。针对行动不便且有办证意愿的重度残疾人,县残联定期组织办证人员、评定医师、志愿者开展上门办证服务,实现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办证“零跑腿”。今年以来,累计为113名残疾人提供上门办证,残疾人证“跨省通办”17件,辅助器具发放6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