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沂水县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建设生态文明新路径,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挖掘、融合应用生态环境数据,以数字赋能补齐传统环保防控治理体系短板,着力构建智慧高效的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快数字赋能,强化以“智”促“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形成大数据驱动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全域推行“环保管家”,着力提升专业化水平
2023年沂水县被列为第三批“环保管家”服务模式试点县,县生态环境分局积极先行先试,优化“环保管家”服务。
县生态环境分局每季度组织“环保管家”团队进园区进企业开展企业环保管理专业化培训,通过以案为鉴警示教育,以身边企业的问题教育身边的企业,帮助提升企业环保要素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水平。“环保管家”专业团队每年度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危固废处置、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等常见环保问题完成1轮核查、复核工作,并协助企业完成整改。对复核发现敷衍整改,屡改不到位的,依法启动执法监督程序。2023年以来,截至目前“环保管家”累计服务重点企业49家,帮扶发现问题613个,完成问题整改550个,整改完成率达90%。此外,充分发挥“环保管家”技术优势,聘请安全专家对县域内103家企业开展帮扶工作,发现环保设施安全隐患问题1475个,目前已完成隐患整改1425个,整改完成率达97%。
二、深化非现场执法,数字赋能“无感式监管”
生态环境执法数字赋能进一步提高了环保铁军新质战斗力,减少了企业干扰,提高了监管效能。
一是充分利用“天眼”远程巡查,精准辨识违法线索。2022年9月起,县生态环境分局开展非现场检查试点工作。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测平台对全县36家涉气企业53个监测点位,61家涉水企业61个监测点位,6家涉VOCs企业18个监测点位进行联网监管,近三年来,累计发现并推送废气超标预警4874次,废水超标预警7934次;借助企业用电量智能管理,对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状态远程预警监控和管理,近三年来,累计发现企业治污设施日常报警400次、应急报警64次、错峰报警154次;依托重点企业视频监控,对全县49家企业厂区出入口、洗车台、堆场料场、危废库等重点点位进行扬尘和危废在线监管。在线数据异常系统自动推送短信到企业,视频巡检发现的问题通过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进行任务推送。自2023年7月起,县生态环境分局将非现场检查制度化,每月“双随机”检查中非现场检查比例不低于40%,2023年共完成154家/次企业非现场检查工作,极大减少了入企检查频次。
二是推行环保码,赋能企业“沂”码监管。企业环保码监管将相关的环保问题通过线上方式传递到企业端,实现了“数据线上跑”代替“企业线下跑”,真正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三、创新有奖举报平台,化解信访解民忧
坚持实践创新、为民服务,县生态环境分局创新打造化解信访“近零打扰”的“沂水路径”。
一是创建“随手拍”有奖举报平台,办好百姓门前小事。2023年县生态环境分局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形式,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率先创建生态环境“随手拍”举报奖励平台,该典型经验做法被《中国环境报》头版刊发报道。一部手机在沂水,市民不仅可以通过手机完成“随手拍”环境举报全过程,还可以足不出户以微信红包形式领取生态环境问题举报奖金。这种“发红包”的形式是对《山东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规定》100元以下的小额奖励情形的有益探索和补充,既简便快捷,又保护了举报人的隐私。
“随手拍”有奖举报平台创新建设举报、受理、反馈、奖励四大功能。依托“沂水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线上举报,受理转办通过沂水环境网格化系统一网通办,办理结果通过二维码双向反馈,举报人可对随手拍问题办结情况进行线上满意度评价,举报既有现金红包奖励又有积分奖励,举报积分累计可随时自行兑换微信红包,群众积极性很高。2023年2月份上线运行以来,共受理“随手拍”举报问题线索450件,其中大气污染271件,水污染118件,工业固废(危废)36件,工业噪声22件。有效问题线索奖励185件(3元/件),现金红包奖励金额555元,积分奖励金额3530元。
二是运用科技手段,轻松化解“12345”热线涉企信访。为减少对企业的影响,针对涉企信访,县生态环境分局通过引入走航监测车、监测无人机、红外摄像机等先进设备,优先在企业外部进行监测、取样检查。经初步检查,若企业确实存在问题,再入企详细检查。2023年共出具雷达报告38份,无人机报告6份,相关分析报告51份,走航报告28份,切实减少了入企执法检查频次,让企业安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