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邑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新模式,聚焦“物联网+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挖掘和发现违法行为及安全隐患,努力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高水平安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构建协同治理机制
通过物联网平台,采取应急部门与企业协同治理的方式,构建安全生产隐患线上闭环处理模式,全面提升动态监测和自动化监管执法水平。一是数字赋能应急智治。打造“1+1+N”(1个应急指挥平台、1个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N个生产经营单位物联网监测终端互联互通)“物联网+应急管理”系统,全量汇聚前端物联感知数据资源,实时接收辖区内所有重点场所安全预警信息。目前,以平邑县地方镇为试点,联通100余家企业,对生产场所烟雾、温度、浓度、压力、电量传感器和视频等监测监控设备远程连接,实现平台监控、移动监控、掌上监控等功能全天候24小时报警提醒,实时掌握企业安全运行状况。二是动态管理闭环处置。优化“线上+线下”协同工作机制,实行隐患“排查、发现、建档、整治、销号、回头看”闭环管理处置流程。工作人员在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时,可登录系统平台或通过手机APP,将发现的违法行为和隐患及图片、视频资料实时上传,在系统内填写“隐患整改登记表”,明确隐患整改期限,工作人员按期复查,并将隐患整改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上传,形成闭环。对发现的符合立案标准的隐患及时移交县应急管理局或镇应急办依法、依规立案查处。三是政企联动协同治理。完善“扁平化”综合指挥体系,打通政企联动渠道。企业通过平台将自我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时反馈给应急部门,应急部门通过平台对全县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实时掌控,并通过数据平台对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隐患、原因进行统筹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安全生产治理模式。
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了事前第一时间监测预警,事中第一时间应急救援及灾害处置,事后第一时间事故调查及数据整合分析。一是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平台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实际规模大小、危险性及重点部位多少等,科学划定远程监测预警设备。对视频监控目标分组进行差异化自动切换巡查,增加重点关注风险点的巡检频次,大范围覆盖、重点部位强监督。截至目前,监测预警平台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仅地方镇就已接入100余家重点监管企业,每家企业安装3-12处传感器,共计已安装1000余处传感器,实现安全隐患3秒内预警。二是应急救援快速响应。平台对获取的事物正常发展状况信息与隐患事故发生后的非正常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处理,通过应急预案数字化拆分,分析处理预案数据,智能匹配、快速生成救援处置方案,按照流程节点、任务职责实现预案任务自动下发。结合融合通讯、重点布控等功能,缩短警情处置响应时间。做到发现险情后第一时间到场实施应急救援、灾害处置、人员营救,提升应急救援处置效率,减少事故、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是灾害原因精准复盘。灾害或事故发生后,物联网技术可以还原事故发生始末,分析灾害或事故发生原因,将整合后的信息传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后续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制定应急救援和各类灾害处置方案提供支撑。同时,分析监管、执法以及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为监管、执法工作指明方向。
三、强化监管执法效能
通过物联网平台,应急部门将线下监管执法转移到线上办理,优化了监管执法流程,监管执法效能大幅度提升。一是监管执法智能化。平台实时接收辖区内所有重点场所安全预警信息,通过视频终端智能监测安全隐患,隐患发生后,自动报警,并通过电话和短信通知相关人员。同时,系统自动评估企业设备设施安全状况,推送检查标准、处罚依据,并推进线上可核实问题整改落实。二是监管执法规范化。针对重点企业、重点厂区、重点隐患车间分类分级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全时段、无死角自动监测研判分析。利用物联网终端可视化技术将执法计划线上管理、执法文书线上制作、执法业务线上审批等全过程记录并同步上传到平台,使执法全程留痕、责任明晰、精准倒查。三是监管执法便捷化。通过系统平台,将线下监管执法流程转移到线上办理。县镇监管执法人员在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时,可登录平台,勾选检查内容、快速录入执法信息、自动生成执法电子文书、现场连接打印。企业员工发现企业安全生产存在隐患时,可登录系统平台,将隐患编辑文字描述并上传隐患图片,平台管理人员及时通知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并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