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数字临沂>>正文
沂水县:打造铁路护路信息平台 提升铁路沿线智慧治理水平
2023-05-11 14:41   临沂市大数据局网站

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为了加强铁路铁路沿线安全工作,切实解决铁路护路管护难题,沂水县以许家湖镇为试点,创新运用运用视频监控、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护路巡防新模式,不断改善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截至目前,全县共接入各类护路监控资源892路,远程广播喊话系统7套,实现铁路沿线重点部位全覆盖。

突出保障夯实基础 多方发力综合施策。

始终把创建平安路段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充实人员力量,明确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位。建立领导和责任机构。成立专门护路办,选派30余名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协调配合;组织镇相关部门、村成立护路联防领导小组,实现组织领导一体化,形成工作合力。组建“专兼群”三级联防队伍。选聘16名专职巡防队员,专职负责沿线巡防工作;沿线村居39名网格员作为兼职巡防队员,负责辖区内铁路护路工作,统一配备了电动巡逻车、巡逻服、对讲机等装备,做到护路组织、人员、装备三落实,确保“平台指令及时下达、发现隐患快速处置”。同时,充分调动平安志愿者、民兵小分队力量,组建义务护路队,积极配合专职巡防队员开展日常巡逻守护工作,确保隐患排查处置到位。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安全治理初显成效。

为实现对辖区铁路沿线24小时有效管控,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设护路指挥平台,加装星光全彩、绊线报警、高空瞭望探头,切实提升治安防控、矛盾化解、社会治理、应急处置工作能力水平。一是星光全彩——让违法行为即使在深夜也无处遁形。安装100路星光全彩监控探头,带有自动补光功能,即使在夜晚监控画面也基本和白天一样清晰,解决夜间巡查光线暗、视频录像画面模糊等问题,有效避免了监控的漏洞和死角,为打击处理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撑。二是高空瞭望——让指挥调度即使不在现场也能从容掌控。安装50余路绊线报警探头,可事先设定警戒区域,当有人员出现在警戒范围内时,立即自动声音报警和弹窗报警,前端设备也会自动播放语音警示语。若涉事人对语音警示无动于衷,平台值班人员可以通过远程喊话系统进行喊话驱离,并通知沿线工作人员现场驱离,解决人工巡逻滞后性问题。三是绊线报警——对安全隐患实现第一时间预测预警。安装18路400万像素的高空瞭望探头,可进行360度旋转,巡查半径3公里,视野可远可近,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即使不到现场,也能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现场情况,进行应急指挥调度,解决护路队员巡逻视野受限、对突发情况掌握不及时问题。截至目前,共处理闯入警戒区域案事件1000余起,利用平台喊话劝离800余起,自动喊话劝离200余起;发现违规建设、开挖地沟、倾倒垃圾等问题,处理轻飘物280起,成功追踪及解决危及铁路安全的案事件120余起。

健全治理长效机制,织密巡防布控网络。

坚持沿线巡防和风险化解并重,建立沿线巡防、人员管控、风险化解三大机制,有效保障辖区铁路安全畅通和沿线平安稳定。健全巡防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重点时段、重要区段巡线和定点巡守等勤务,护路办每天安排3名专职巡防队员24小时值班值守,负责全线巡逻巡防工作;将辖区内铁路划分成段,每名兼职巡防队员分别负责一段铁路沿线日常管理;义务护路队在重点时段协助专兼职巡防队员参与值守。近年来,发现整治两拆一盗、破坏铁路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500多条。明确重点群体,做到精准管控。对沿线重点人员托清底数,做出风险等级评估,采取村支部书记具体负责、管理区书记与分管领导参与的“三包一”制度,动态掌握重点人员近期情况,实施分类管控。经排查,沿线共有学生6000余人、外来务工人员300余人、五保户200余户、“三倌五残”重点人员450人,其他重点对象180人。排查矛盾纠纷,提前消除化解。全面排查涉路矛盾纠纷,组织路地公安机关、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逐条研判分析,制定化解方案,开展集中整治。近年来共处置各类事件400余起,全部化解完成。

通过技防和人防有效结合,积极推进“科技护路、智慧护路”建设,沂水县实现了铁路护路工作全程闭环管理, 有效预防、消除了栅栏进人、漂浮物等影响铁路运行安全的问题隐患,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插上了科技化、智能化的翅膀,同时实现对沿线周边人居环境整治、卫片执法、矿产资源管理等多项工作的实时监控,真正做到了一网多用、多网合一。

关闭窗口